林西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周末读史辽钱笼罩在迷雾中的钱币二I
TUhjnbcbe - 2024/10/7 18:00:00

编者按

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王永生撰写的《三千年来谁铸币:50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8个章节、50个专题组成,从最早的贝币开始,最后以人民币结尾,跨越三千多年。以中央政府铸造的钱币为主,另外也挑选了地方政府、农民起义军甚至是反叛者铸造的钱币,地域上兼顾到了新疆、西藏以及台湾等边疆地区。除了行用钱之外,也收入了反映民俗文化的供养钱和“花钱”。每枚(种)钱币独立为一个专题,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将五十个专题归属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专题六千字左右,随文配有拓图,另外有16页精美的彩图。这是作者在完成《中国货币史话》四本系列作品之后,又撰写的一部钱币学专著。

本文为系列第十六期,对应原书第四章第二十四节内容,讲述记录了笼罩在迷雾中的钱币——辽钱。

以下为本期连载的内容

辽朝历经世宗、穆宗、景宗三朝,至乾亨四年()景宗病逝,子耶律隆绪即位,是第六位皇帝,称圣宗,年仅十二岁,由太后摄政,她就是辽国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第二年()改元统和,又将国号从“辽”改称“契丹”。澶渊之盟就是萧太后摄政时期签订的。圣宗在位49年,是契丹的全盛时期。铸有“统和通宝”,虽然《辽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年7月内蒙古林西县三道营子村民,在原辽上京饶州遗址打井时发现一处钱币窖藏,出土古钱约20余万枚,共77种,以唐宋钱最多。辽钱有10种,共枚,其中有1枚统和通宝,由此证明圣宗曾铸统和通宝。另外,《辽史》记载圣宗“兼铸太平钱,新旧互用”。但是,太平钱传世较多,种类繁杂,哪种太平钱可以系之于辽代,因为没有出土钱币可资参考,还不能确定。

太平十一年()圣宗死后,子耶律宗真即位,这是辽国第七位皇帝,称为兴宗,他基本上维持了国势的强盛,铸造有“重熙通宝”钱,《泉志》中有记载。重熙通宝虽然书法和铸工都不及统和通宝,但是传世数量较统和通宝多,而且范式不一,有一种比较轻薄的,是否是私铸,也不能肯定。史载重熙二十二年()于长春州(吉林农安县)置钱帛司,负责造币。近年来在河北滦县附近也曾经发现有辽代的造币遗址,证明辽国铸钱也不限于一处,轻薄的那种版式也可能是地方钱炉铸造的。

兴宗殁后,子耶律洪基继位,是第八位皇帝,称道宗,于咸雍二年()又将国号改回“辽”。道宗十分钦慕汉文化,曾经用两千两白银铸了两尊佛像,并铸铭文“开泰寺铸银佛,愿后世生中国”,表明了对汉化的向往。他实行十年改元之制,在位48年,共用了五个年号,每个年号都铸造了钱币。但是《辽史》中只记载了四个,遗漏了最早的年号钱清宁通宝。道宗铸造的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元宝(通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都有实物传世,近年也有出土,数量还比较多。其中,清宁、咸雍、大康、寿昌四种年号钱的铸工都比较平常,只有大安元宝较为精细。另外,大康钱有元宝、通宝之别;大安钱有长安、短安之分,这些变化明显都是受了宋钱的影响。道宗一朝48年间所铸造钱币的数量,超过了此前诸朝的总和,这说明当时辽朝货币经济较此前已有很大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较为强烈。

辽国因为长期处于和平的环境中,奢侈、享乐之风日益兴盛。道宗后期国势急转直下,内有权臣跋扈,外则强敌压境,宫中更是奢侈无度,政治日趋腐败。《辽史》记载“上下穷困,府库无余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道宗死后,由他的孙子耶律延禧继位,称天祚帝,他是辽代最后一位皇帝,铸造了两种年号钱。《辽史》记载:“天祚之世,更铸乾统、天庆二等新钱”。乾统元宝,书法铸工都非常精美,是辽钱中的上品。天庆元宝形制同乾统元宝,但是书法稍差。年辽宁建平县万寿乡一处辽代遗址,出土窖藏铜钱公斤,有种,枚。其中辽钱有8种,共53枚。这是一次辽代钱币的重要发现,统和以后的所谓“后八品”年号钱都有发现,这说明“后八品”已经是当时行用的钱币。保大五年()天祚帝被金军俘获,辽国灭亡。共传了九帝,历时二百一十年(-)。

就在辽国即将被金人灭亡前夕的年,辽朝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部西迁。年在位于今天新疆的塔城称帝,后来在今天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附近的巴拉沙衮建都,建元延庆,国号仍为大辽,史称西辽。年被西征的蒙古大军所灭,共历五帝,传88年(—)。有人认为西辽曾发行过自已的钱币,就是《古泉汇》卷十五著录的“康国通宝”。这是因为耶律大石有一个年号为“康国”,其它的帝王也没用过这一年号。另外,《钱录》卷十二记载,宋代学者年曾提到一种“感天元宝”的钱币,因为耶律大石的皇后塔不烟的称号为“感天皇后”,同样也没有见其它帝王用过这一称号或年号,因此,感天元宝也被认为是西辽的钱币。虽然这两种钱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中亚地区被发现。但是,近年俄罗斯学者在当地却发现了一种“续兴元宝”的年号钱,被认为就是西辽铸造的。

总之,《辽史·食货志》记载的年号钱有:乾亨、太平、咸雍、大康、大安、寿隆(寿昌)、乾统、天庆共8种;《泉志》另外记有:天赞、应历、重熙、清宁4种,两书合计共有12种,实际上铸造了13种年号钱,因为大康年号有元宝和通宝两种。辽代从太祖建年号开始,到天祚帝共有22个年号,历代钱谱共收有传世年号钱19种,非年号钱5种。

三、非年号钱及契丹文钱

辽代除了年号钱之外,还有几种非年号钱以及契丹文钱。

第一种是“通行泉货”。史书中没有记载,年7月内蒙古林西县三道营子村发现的钱币窖藏中有1枚通行泉货。年石家庄市工农路出土窖藏钱币余枚,其中也发现1枚通行泉货。据考证这批钱币窖藏的时间为-年,正值辽初太宗耶律德光执政时期(-)。由此可以证明,通行泉货应该是辽代早期铸造的非年号钱,可能是最早的辽钱。

第二种是“千秋万岁”。《泉志》中有收录,说明此前已有铸造。但是《泉志》只有文字,没有可靠的钱图做借鉴。因此,难以在大小不一、版别各异的众多千秋万岁钱中甄别出来。即便按照《泉志》记载“钱径三分”,将超出此标准的排除,也是种类繁多,难以定夺。因为千秋万岁钱多出自与宗教寺院有关的佛寺遗址中,可能是供养钱的一种。

第三种是“牡国元宝”“助国元宝”。这两种钱币,形制大小、书法风格都极为相似,明显是同一钱炉所铸,直径23毫米,重2.4克,钱文旋读,书法不精。旧谱中将牡国元宝列为无考品,助国元宝则因天福二年()宣武军节度使杨克远曾进献过。因此,被说成是五代时后晋宣武军节度使杨克远所铸。牡国元宝、助国元宝在原辽国境内多次伴随辽钱出土的实例,说明这两种文献中没有记载的钱币应该属于辽钱。另外,牡国元宝之“牡”字,有人考证为“状”字的隶书变讹体,“牡国”实际上就是“状国”,正好与“助国”寓意相同。

第四种是“大辽天庆”。属于辽代大钱,直径约47毫米,光背,铸工及书法都非常精美,是辽钱中最精美的一种。也可能属于开炉钱,或是为庆典所铸,数量极少,特别珍贵难得。

第五种是“大康七年”“大康六年”。这两种大钱,都出自于墓葬,应该属于随葬用的冥钱。

第六种是“天朝万顺”。这是一种契丹文大钱,旧读为“大泉五铢”,后来被契丹文字专家陈乃雄教授重新释读为“天朝万顺”。属于非流通钱,有金、银、铜等不同的材质,而且大小、轻重都不统一。可能是压胜钱的一种,究竟铸造于何时?因何而铸?目前还都没有切实的解读,存有很多的疑问。

另外,传世的还有“神册通宝”“大丹重宝”“开圣丹宝”“丹巡贴宝”“百贴之宝”“巡贴千宝”等几种钱币,也被认为是辽钱。这是因为《钦定钱录》引用《辽史·食货志》认定契丹建国号以前就铸造钱币了,并将一批无考钱归为契丹建国号之前所铸。但是上述钱币既无文献记载,又没有出土证明,对真伪的认定不能轻易下结论,还有待于将来的考古发现来验证。

四、辽钱的特点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立国二百多年,社会经济始终维持“蕃牧汉耕”的二元化状态。最初的贸易形式主要是以物易物,多以布帛为等价物,如年北宋使臣胡峤记述上京还是“交易无钱而用布”。偶尔也使用从中原输入的钱币,这从辽代窖藏中大量为唐宋钱币就可以得到证明。大抵重熙以后铸钱数量才开始增加,此前的都极为稀少。辽钱铸造的都不精美。钱背经常出现错范,文字也不规整,钱文都在隶楷之间,旋读,光背,拙而不秀,铸工粗糙。甚至一枚钱上有两种字体,反映了契丹人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准都很初级。辽代总体上铸造的钱币不多,直到天祚帝保大五年()亡国之际,交易和支付还有用牲畜的,这说明契丹人一直维持着实物经济的生活,货币经济比较落后。辽朝虽然发明了契丹文,但是在流通钱币中,还没有发现铸有契丹文的钱币,说明钱币主要是供汉人使用的。

借助于历年来出土发现的辽钱实物、参照文献资料并结合辽代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虽然大致上能够梳理清楚辽钱的发展脉络。但是,仍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而要最终消除笼罩在辽钱上的迷雾,还其本来的面目,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因为只有出土实物,尤其是窖藏的辽钱,对鉴定真伪才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判定。

书籍介绍

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过的钱币浩如烟海,但是,总有一些钱币,会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者,比如秦代的半两、汉代的五铢、唐朝的开元通宝、宋代的交子、清代的道光通宝……这一枚玫钱币,看起来虽然很小,但它所承载、记录、见证和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多彩。这50种钱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折射了一个时代,串联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新视角。

作者简介

王永生,年9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

在中国货币史、中外货币文化交流、白银的货币化、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史、中亚历史及民族史领域有一定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4篇获“中国钱币学会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出版学术专著6部,策划指导1部大型纪录片、1次丝路科考活动。

目录

第一章货币的起源及统一

1抱布贸丝:货币的起源

2布刀圜贝:先秦四大货币体系

3半两钱:承担了统一使命的货币

第二章汉五铢标准的确立及影响

4五铢钱: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5白鹿皮币、白金三品:汉武帝的敛财手段

6马蹄金、麟趾金:特殊形制的金币

7一刀平五千:斩断了王莽改革事业的金错刀

8汉佉二体钱:东西方货币文化的最初接触及相互影响

9钱币三国:钱币版三国演义

第三章唐通宝钱制的创立及影响

10开元通宝:开启了中国货币的新时代

11得壹元宝、顺天元宝:见证了“安史之乱”的钱币

12乾元重宝:为平定安史之乱铸造的货币

13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唐军坚守西域的实物见证

14会昌开元:记录了佛教最大一场劫难的钱币

15高昌吉利:文化融合的产物

16粟特青铜钱:丝绸之路上的圆形方孔钱

第四章两宋复杂且繁盛的钱币文化

17淳化元宝:最早的御书钱

18祥符元宝(通宝):记录了最后一场封禅闹剧的钱币

19熙宁元宝、元丰通宝:见证了王安石变法的货币

20崇宁通宝、大观通宝:艺术水准最高的钱币

21纯熙元宝:记录了南宋孝宗诸多无奈的钱币

22嘉定铁钱:钱文最为繁杂的货币

23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第五章辽夏金元的铸币

24辽钱:笼罩在迷雾中的钱币

25西夏钱币:见证了一个被尘封近千年的王朝

26承安宝货:最早的银币

27供养钱:元代特有的一种钱币

28元钞: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纸币

29元末起义军钱币:不幸被应验的咒语

第六章明代落后的币制

30洪武通宝:重农轻商的“洪武型体制”的见证者

31大明通行宝钞:一种落后的纸币制度

32隆庆通宝:见证了中西方贸易的钱币

33永历通宝:记录了郑成功“反清复明”大业的钱币

34跑马崇祯:预言了明朝灭亡的钱币

第七章清代变革中的币制

35准噶尔普尔钱:形制异样、命运多舛的钱币

36新疆红钱:体现了乾隆皇帝治疆策略的钱币

37乾隆宝藏:见证了一场货币战争的钱币

38道光通宝·八年十:唯一成功铸造的大钱

39咸丰朝的钱钞制: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币制

40元宝(银锭):中国特有的“银币”

41寿星银饼、漳州军饷:中国最初的仿铸银币

42光绪元宝:最早的机制银币

43足银壹钱:左宗棠为新疆设计的银币

44“饷金”金币:我国唯一的金币

45中国通商银行兑换券:我国最早的银行兑换券

46状元及第:记录了古代科举制度的民俗钱

第八章现代币制的逐步建立及完善

47袁大头:最初的国币

48色章果木:十三世达赖铸造的金币

49法币改革:现代纸币制度的初步建立

50人民币:人民的货币及其国际化

文章整理孟源祎

图文编辑代玥

责编胡晓涛、金天、蒋旭

监制朱霜霜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读史辽钱笼罩在迷雾中的钱币二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