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牢记殷殷关爱谱写壮丽篇章习近平总书记 [复制链接]

1#

7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在自治区*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自治区*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等自治区和赤峰市**领导的陪同下,深入我市社区、林场、农村等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进行考察指导。

本报记者循着总书记在赤峰考察指导的足迹一路回访,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殷殷关爱之情,也感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建设更加美丽赤峰、奋力谱写跨越崛起新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展示赤峰市民好形象

柳桂侠: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传习人

“我与总书记面对面,第一次与总书记那么近距离接触,太激动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传习人柳桂侠满面笑容地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形。

柳桂侠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为了发挥自己手工编织的特长,退休以后,她义务在社区开设了手工编织课堂,组建了民族文化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免费教授社区居民制作手工艺品。她说,*和国家给老百姓带来那么多好的*策,临潢家园社区为居民搭建了那么好的平台,她和姐妹们总想回报点什么。思考良久,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她和姐妹们将一件融合十字绣与蒙古族绣法的“草原儿女心向*”艺术品献给社区*组织。“与总书记握手,让我感觉心里热乎乎的。能与总书记握手,我感到很荣幸。以前总在电视上看见总书记,真没想到,总书记会来到身边。”柳桂侠说。

总书记的到来令柳桂侠备受鼓舞,她表示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社区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同时,作为赤峰市民,更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赤峰人的好形象展示出去。

当好弘扬赤峰优秀文化“代言人”

秦博:赤峰博物馆副馆长

“从来没想过自己能为总书记进行讲解,真是特别的激动和感动,也十分荣幸,今后一定继续努力,把赤峰博物馆建设得更好,当好赤峰优秀文化‘代言人’,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说到总书记的到来,赤峰博物馆副馆长秦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7月15日上午,大家在博物馆外等待习总书记到来时,秦博既紧张又兴奋。当总书记走下车,跟大家一一握手后,她引导总书记走进博物馆时,发现总书记特别平易近人,紧张的心情一下就放松了。

秦博向记者介绍,当天自己先向总书记介绍了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及博物馆的具体情况;随后引导总书记进入展厅,参观了《日出红山》《契丹王朝》以及《*金长河》三个展厅,向总书记介绍了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掘保护情况和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沿革。“参观过程中,总书记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地提问。我发现总书记的问题提得非常专业,感觉总书记对历史文化很了解也很重视。”秦博说。

她表示,总书记来到赤峰博物馆,不但让全体工作人员感到荣幸,甚至整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很受鼓舞。“总书记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今后,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叮嘱,将博物馆作为文化纽带,增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加强与外地博物馆的交流,把赤峰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把外馆一些好的展览引进来,让更多赤峰人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秦博说。

传递乌兰牧骑精神更加信心十足

韩淑兰:社区乌兰牧骑队员

敖立成:市直属乌兰牧骑首席马头琴演奏员

7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飞抵赤峰市后,首先来到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考察指导。

临潢家园社区居民韩淑兰作为社区乌兰牧骑队员正好在现场。她说,当时临潢家园社区乌兰牧骑排演大厅内欢声笑语,琴声悠扬,社区乌兰牧骑队员在市直属乌兰牧骑队员的指导下载歌载舞。看到总书记来了,大家高兴地围拢过来,敬献哈达。

“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表达。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时刻!”韩淑兰激动地说,“听说总书记来看我们,我们激动地鼓掌。当时的心情根本不像60多岁人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差点儿忘了舞蹈动作。”在接受采访的十几分钟内,韩淑兰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总书记到来,大家迫不及待地将《牧民歌唱共产*》和《站在草原望北京》表演给总书记看。

总书记说,乌兰牧骑很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韩淑兰对总书记给予乌兰牧骑的肯定印象非常深刻,她更加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努力地把乌兰牧骑精神传递给社区其他居民。

当天进行马头琴表演的赤峰市直属乌兰牧骑首席马头琴演奏员敖立成说,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重视让他备受鼓舞。作为赤峰市直属乌兰牧骑首席马头琴演奏员,他一直把传承、创新马头琴演奏技术,传承发扬乌兰牧骑精神作为工作目标。

今后,他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传承民族艺术瑰宝,继续深入马头琴领域的探索,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总书记跟咱心贴心

张国利: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村民

马鞍山村是多民族群众聚居村。四世同堂的张国利家恰是马鞍山村多民族聚居的一个缩影,一家10口人由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组成。

张国利家的小院干净整洁,4间大瓦房宽敞明亮。“15日下午4点多,总书记一进门就拉着我86岁母亲的手,亲切地向她问好,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当时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张国利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时的场景依然兴奋不已,总书记察看了院落、客厅、卧室、厕所等情况,一边看一边说很好。在厨房里,总书记掀开锅,看看家里准备的晚餐;走进厕所,察看厕所卫生情况。总书记在百忙之中走进农家小院嘘寒问暖,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说明了总书记跟咱群众心贴心。

“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备受鼓舞,今后一定要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张国利说,近年来,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安装了路灯,水泥路面通到家门口,山葡萄、乡村旅游产业鼓起农民的腰包......这都得益于*和国家出台一系列好*策的帮扶,相信未来的农村一定会更加美好。

守护好绿水青山

马永东、柴树岭: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护林员

盛夏的马鞍山林区满目葱茏,鲜翠欲滴。“总书记沿着护林小道来到林场腹地时,我们几名护林员正在幼林地和林间空地进行除草作业。”说起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时的情形,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58岁护林员马永东难抑激动之情,看见总书记到来,大伙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围聚在总书记身旁。

马永东是马鞍山林场“林二代”,其父亲在这里工作了21年,见证了林场从荒山到披绿的历程。他说,总书记同大伙亲切握手,察看林木长势,询问林场的变化和大家工作、生活、收入等情况。“总书记的关怀让我们特别温暖,心里的兴奋之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护林员柴树岭提高嗓门插话道,“林场改革后,我们不但上了‘五险两金’,而且人员工资待遇有了保障。”

马鞍山林场是喀喇沁旗4个国有林场之一。近5年,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亩,天然林面积4.2万亩,人工林面积6.6万亩。目前,林场森林面积达到10.8万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生态环境好了,山上经常有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附近村民可到山上采摘山货增加收入。”柴树岭说,“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守护好绿水青山,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牢记嘱托建设美好家乡

刘叶阳:喀喇沁旗马鞍山村驻村第一书记

“总书记走下车后,我迫不及待地双手握住总书记的手,激动之余还有些紧张。”马鞍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回忆,“总书记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是不是第一书记,还拍了拍我的肩膀,当时心里热乎乎的。”

刘叶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马鞍山村的基本情况、脱贫攻坚举措、厕所革命进展、环境整治等情况,并陪着总书记察看了马鞍山村*群服务中心爱心超市、驻村干部之家、便民服务大厅。总书记听得很仔细,边听边点头,还不时询问相关情况。“总书记言语温和亲切,打消了我的紧张情绪,跟总书记说话就像唠家常一样。”刘叶阳说,“总书记对驻村工作队十分关心,询问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

在脱贫攻坚中,马鞍山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山葡萄种植产业,同时严格落实医疗、金融、教育等各项精准帮扶措施,全村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摘帽55户。

“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总书记的深情厚望,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工作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履职尽责,确保未脱贫的贫困户年内实现稳定脱贫,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刘叶阳信心满怀地说。

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赵会杰: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总支书记

7月15日,对于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总支书记赵会杰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真的到赤峰来了,并在喀喇沁旗马鞍山村与习总书记座谈。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赵会杰邀请总书记到她所在的村子看一看。7月15日赵会杰见到习总书记时,总书记高兴地对她说,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就是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赵会杰听到这番话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赵会杰告诉记者,这是她两年之内第三次见到总书记。在赤峰见到总书记与在人民大会堂见到总书记的心情不一样,她被幸福包围着。这次和总书记见面,赵会杰专门带来了小庙子村的照片,她要让总书记看看,她们村子一年以来的新发展、新变化。

赵会杰拿出几张照片向总书记汇报:小庙子村的中草药种植产业依托合作社在不断壮大,中草药的产业链正在延长;去年小庙子村做了很多实际工作,修了桥,铺了路,换了环保锅炉、安了路灯;每家每户配备了分类垃圾箱,指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虽然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起步,但是村民已经有了环保意识;村里建了垃圾处理中心,中心的这台机器完全可以满足村里垃圾处理的需求......赵会杰如数家珍般地对照片做着介绍,小庙子村实施了厕所革命,新建了中药加工车间,村子比以前更干净更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赵会杰对总书记说的“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感触颇深。她称这番话太鼓舞人心了,下一步小庙子村将扩大路灯的铺设量,继续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筹备发展小庙子村的旅游业,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乡村越来越美丽。

加油干让群众生活更富裕

刘占林: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赤峰市调研指导。在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的农家院里,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占林作为干部群众代表之一,向总书记做了汇报。

刘占林向记者介绍了当天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和总书记握手让他感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总书记的接见给了他莫大的鼓舞,这为他今后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鼓足了干劲。

刘占林说,西山根村老百姓的日子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当天,他跟总书记汇报了西山根村的基本情况与脱贫致富经验。西山根村在林西县城南十公里处,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原来是典型的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里坚决贯彻*中央精准脱贫*策,带领群众一门心思谋发展,改善村民生活,使贫困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现在村里有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是设施农业、肉牛养殖、经济林。为了发展设施农业,村里建设了蔬菜交易市场、蔬菜保鲜库,种植的西红柿销往北京、上海、安徽等地,供不应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家尝到了甜头,激发了村民致富的内在动力,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特别足。贫困群众脱了贫,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都要感谢*的好*策,感恩*的关怀。

总书记在听刘占林的汇报时,目光始终停留在他的身上。刘占林说,下一步西山根村不仅要保持住脱贫攻坚的成果,还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设施农业等产业做得更大,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

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金巴扎木苏:《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苏利得: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学生

达布希拉图:巴林右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

7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博物馆二层,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来自巴林右旗的9人说唱组合身着民族服饰,为总书记表演了一段《格萨(斯)尔》史诗说唱。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1岁。

总书记的到来,让《格萨(斯)尔》全体说唱人员备受鼓舞。今年86岁的金巴扎木苏是《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表示:“能为总书记表演,我们感到很幸运。总书记说‘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接班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今后一定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好接班人,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下去。”同时,他决心继续深入到校园中去,为学生们讲解传播这项文化艺术,带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赤峰,走向世界。

这两天同样激动不已的还有苏利得。11岁的他是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也是此次参演《格萨(斯)尔》人员之一。

这几天他因为见到总书记而成了学校里的“名人”。他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今后一定加强学习这门艺术,争取将来能为传承和弘扬《格萨(斯)尔》英雄史诗文化尽一份力。”巴林右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达布希拉图也是9人说唱组合的成员。他说:“我们老中青少组成的说唱组合能为习总书记演出,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和激动,听到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时,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后一定努力将《格萨(斯)尔》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辜负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我真的太有福气了”

钱梅:蒙古袍绣制技艺传习人

“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让我永生难忘。”今年70岁的蒙古袍绣制技艺传习人钱梅回忆起当时总书记与她握手的场景,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

她告诉记者,她本人精通制作蒙古袍、蒙古靴及蒙古族工艺品。为了将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她退休后担任了社区民族手工艺传习人,“现在会做蒙古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蒙古族服饰文化传承下去。”

总书记来到临潢家园社区时,她制作的烟荷包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她把烟荷包的制法和用途、蒙古袍制作细节以及蒙古袍的穿着礼仪等介绍给总书记。

“总书记是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小小的一件服饰都那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