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赤峰林西北京和内蒙古双向奔赴绘新景促振 [复制链接]

1#
美丽的乡村环境。种植圣女果的村民喜获丰收。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30日电题:赤峰林西:北京和内蒙古双向奔赴绘新景、促振兴作者李晓军杨玉婷张浩阳光明媚,万物竞发。漫步在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禾旺产业园区,成片的智能温室大棚蔚为壮观,棚里的瓜果长势喜人,一辆辆冷链车将新鲜瓜果送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据了解,该产业园投入京蒙资金万元,建成温室大棚29栋,每年为和平村集体经济创收1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口15人以上,人均增收约1万元。“自从有了产业园,我就来这里干活儿,一天挣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一举多得!”和平村村民孙焕玲特别开心。年,京蒙双方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同部署、同推进,一手抓巩固提升,一手促区域发展,京蒙协作实现更高水平共赢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年园区建成后,我就在这里打工,除去土地流转资金还有务工收入,一年算下来能有2万多,比自己种地强。”深刻体会到京蒙帮扶项目带来好处的大营子乡老君沟村民张起说。依托京蒙协作,设施农业在大营子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5个设施农业园区从无到有,超过两千万元资金扶持,蔬菜瓜果连接对京销售渠道……大营子乡抓住京蒙协作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年接着一年,在推进物阜民丰的道路上持续加速。如今,自动控温放风、水肥一体化、可视监控、自动农药喷雾等先进设备在大营子乡各个设施农业园区随处可见。“相比普通冷棚,智慧冷棚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产量却提升了10%,我租种了50个棚,一年能收入20多万。”正在棚内查看秧苗长势的宗瑞龙自信地说。“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京蒙消费帮扶让我们乡优质农特产品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村民的钱袋子更鼓,群众从想过好日子到过上了好日子。”大营子乡党委书记刘祥军介绍。走在大营子乡,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院、一条条宽阔整齐的乡村巷道、一排排整齐的路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顿时映入眼帘。过去乡村“脏乱差”的环境“改头换面”,如今处处都是“高颜值”的乡村人居环境。“原来这个时候,天气好了,残膜、污水随处都是,污水和地膜混在一起,就变成了淤泥,很难清理。”想起往日村里的环境,二八地村村民于民皱起了眉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更是事关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年京蒙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对二八地64户进行集中管网式户厕改造,建设排污管道.6米,检查井33座,化粪池3座及附属实施,实现污水、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同时,安装智能化设备、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等,对整村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在污水也不乱倒了,屋里也有了水冲厕所,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草,心情好,环境好,我们感到太幸福了。”大营子乡二八地村民付艳玲看着眼前的变化,流出激动的泪水。在怪石嶙峋之间点缀着碧绿丛林,不同颜色的花草组合成的“福”字美不胜收,登上福山生态旅游区,原生态之美与精心打造的景观相得益彰。福山旅游区从“零”到入选国家2A级旅游景区,离不开京蒙帮扶资金的全力支持。年,京蒙帮扶投入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福山脚下的二八地村建设公共厕所、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并硬化了村庄道路,铺设污水管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环境更加靓丽、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方便的不仅是我们当地的老百姓,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更带动我们村老百姓增收致富。”林西县大营子乡二八地村党总支书记黎海峰说。“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二十多年来,内蒙古和北京市的发展血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了共同目标,为了伟大梦想,在京蒙两地共同努力下,京蒙协作机制必将取得新成果”。中国中化集团选派林西县的挂职干部,林西县副县长胡振波信心满满。林西梦京蒙情,携起手促振兴。京蒙协作让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一批批人才用心帮扶,一群群百姓稳步增收,北京的各种优势资源正在松漠大地上生根发芽,京蒙协作机制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