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育新机开新局谱新篇党建引领产业一体化 [复制链接]

1#

党建引领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林西实践”

初夏时节,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扶贫产业园翠色葱茏。登高俯瞰,七村联建的多栋日光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宛如一片银色的海洋;山坡上,多亩蒙古野果刚刚坐果,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山脚下,新建年出栏万头肉牛养殖小区的工地上,机声隆隆,建设正酣。举目环视,一幅“菜、果、牛”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方家店村,农民耿国臣正在入户为村民们订购番茄秧苗。7年前的一次脾切除手术让他背上了2万元的外债。年,达康扶贫产业园探索发展设施农业,因病致贫的耿国臣搭上了脱贫致富“早班车”。第二年,他试种的4个大棚一举成功,两茬番茄纯收入13万元。尝到甜头的耿国臣此后一边种大棚,一边为菜农买秧苗、卖番茄,当起了蔬菜经纪人,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年,富而思进的耿国臣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耿国臣由穷变富,见证了林西县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历程。产业振兴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产业化发展共同体带来的源动力。在产业园的组织框架图上,园区的党建联合体与产业联合体融为一体,党建联合体下设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4个功能性党组织,引领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村、企业、合作社等44个成员党组织和对应单位、经营实体,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到产业发展的全部环节和每个方面,形成了基地联建联动、服务联接联办、生产联种联营、市场联创联销的“一园四联”大格局。

“从土地流转、建棚、种棚,到把柿子统购统销到全国各地,党建引领了建设、生产、服务、销售全过程,实现了党建链、产业链、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为老百姓降本增收提供了信得过、靠得住的平台。”十二吐乡党委书记谢艳丽介绍,园区建设之初,基地建设联合党组织打破行政村界限,统一规划建设,实行大棚基地联建联动。把西山根村的水提到山顶,园区共用。用十二吐村的土地建蔬菜收购市场,七村共享。这种跨村联建、抱团取暖的办法,让园区大棚蔬菜规模迅速扩张,4年间由多亩发展到多亩。

大棚基地联建联动,政、村、企各司其职。园区每建一个跨度10米、长度米的标准棚,政府补助4.7万元。行政村负责在大棚建设中流转土地、统计购棚农户信息。建棚企业需垫付地租和建设成本,建成后由企业发售,并为购棚户做贷款担保。民悦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学良算了一笔账:一座造价为10万元的百米大棚,扣除县里的补助,农户只需花5.3万元就能买到手,政府的钱全都花在了百姓身上。

园区建设之初,村民们建棚、买棚并不踊跃。他们怕番茄越不了冬,更怕卖不出去,不敢冒风险。关键时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了引领作用。年,乌兰沟村党支部书记赵秀宏、村主任房文峰带领5名党员认领27栋大棚,带头给村民们做示范。试种当年大棚番茄喜获丰收,每个棚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看到党员干部种大棚挣了钱,村民建大棚、种大棚的积极性随之高涨。如今,全村大棚已发展到栋,大棚蔬菜成了村民致富的“钱袋子”。

产业服务联接联办,政府组成部门、社会服务实体和金融服务机构各显神通。在党建联合体的引领下,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程跟进。自然资源、水利、农牧、林草等部门党组织主动作为,积极解决园区用地用水问题,开展指导服务。今年,邮储、农业、农商三家银行还提供了万元的低息、贴息贷款,解了园区燃眉之急。如今,园区已有赤峰和润、沈阳谷雨、祥棋农业等一批企业入驻,秧苗和有机化肥、农药等技术、农资服务更加完备。今年,园区党建联合体成员党组织共投入资金多万元,为园区的发展强筋壮骨。

在达康专业种植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理事长李武臣组织的技术讲座正在进行中。“咱们要统一茬口,越冬茬要在11月22日左右定植,这样在第二年5月1日前成果就能卖完,就能避开山东、河南番茄的上市高峰……”李武臣介绍,联合社目前已发展了9个合作社,其中7个是由各村党支部领办的。联合社实行产销一体化发展,在生产上联种联营,在市场上联创联销,实现了农资采购、秧苗栽植、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市场销售“五统一”目标。

合作社上下联动打开了大市场。如今,联合社通过党建联合体引领,已和永辉、大润发、地利生鲜、物美4家大型连锁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合作,培育了山东、河北等9个省市的蔬菜客商群体和销售团队,实现了大棚蔬菜的分级分等、差别定价销售,当地农民对蔬菜定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年,联合社蔬菜交易量达到2.4万吨,销售额达到万元。眼下,县里与北京岳各庄合作的市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市场建成后,产业园为首都供菜的通道将豁然打开。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建创新发展的一个载体,对农村、农业、农民产生了深远影响。”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西县委书记田向存说,达康产业园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一园四联”的发展模式,通过党建联合体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推动政策、项目、资金、服务下沉,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耕作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4年间园区农民的人均收入从元增长到了1.5万元,富起来的农民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凝聚成振兴乡村的澎湃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徐永升实习生李晓军)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