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9
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情况如何?他们是如何扑下身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近日,记者跟随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甘珠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海龙,用镜头对杨海龙一天的驻村工作进行了追踪拍摄。下面,让我们跟随镜头和杨海龙的驻村手记,来体验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年5月20日,晴转小雨。
早晨5:30分,天已大亮,初升的太阳向大地播撒着暖意的光芒,洗漱完毕后,在办公桌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俗话说“春不种秋不收”,眼下正是播种的关键时期,农时不能误,村里人恨不得长在地里黑白连轴干活,尽快完成春耕,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这段时间好几项紧要的工作都需要加紧推进,时间分外宝贵。
入乡随“俗”,驻村以来早已习惯了村里的生活节奏,趁着这会村民下地干活,来村部办事的少,翻开笔记本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召开“小养殖”研究大会、了解危房改造施工进度、入户走访贫困户......,哪件事需要做好沟通,哪些工作需提前准备、哪些*策需要重点宣传,一项项提前想好、记下,按计划逐项完成。
7:30分,家住敖包屯村的孙学义大爷推开了办公室的门,身上穿着有些褶皱但清洗干净的白色衬衫,这与他以往在家时的穿着有些不同,让人耳目一新。见他进了屋,知道他是为了上午“小养殖”大会来的,我笑着说:“大爷,你来的挺早啊,咱们八点半开会,得先等一会了”。大爷咧嘴一笑:“村里有方便车,我就老早跟着下来了。”简单唠了几句后孙学义便和同来的孙学福到屋外说话。
年10月,林西县统部镇甘珠庙村户贫困户都已脱贫,为了巩固脱贫成果,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以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林西县出台了“六小”产业发展*策,为落实好这项工作,按照“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要求,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解*策,了解基本情况和发展意愿,结合村民普遍饲养牲畜,农牧结合的生产经营习惯,确定了以养羊、养猪、养鸡为主的“小养殖”产业发展主方向。
8:30分,按照之前的分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做会前准备工作,大会开始后,我们详细介绍了*策的具体情况和注意事项,部分贫困户提出了一些心中的疑问以及养殖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现场进行解答。会后统计,共有8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自身情况,在养殖项目登记表上签了字。
11:20分,午饭时间还未到,工作队来到王凤明老人家中,为他送去亟需的轮椅。王凤明老人今年85岁,年1月份因病卧床不起,已不能正常下地活动,由他的老伴照顾日常起居。年4月份入户走访时,王凤明说现在身体大不如以前了,想申请一台轮椅,天气好了好到外面晒晒太阳。了解老人这个困难后,我第一时间联系县残联,申请了一台轮椅,帮助老人解决了出行之忧。在院子里,我们详细的将轮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给老人讲解了一遍。王凤明的老伴激动的说:“你们天天惦记着我们,太感谢了,这些年要是没有国家的好*策,这日子我们还不知道咋过呢。”
14:30分,工作队再次出发,到危房改造项目的贫困户家中了解施工进度和建房情况。赵启和岳金廷两户因居住的土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均享受到危房改造项目,重建了新房。他们两家的房屋都已经封顶并安好门窗,现正做内部装修,很快就会如期完工,彻底解决住房问题。
来到岳金廷家中时,他和女儿正在忙着清理建筑垃圾,看见我们后,岳金廷老人急忙出来打招呼。他拍拍身上的灰尘指着新建房子高兴的向我们讲述着:“我这都70岁的人了,要让自己筹备建房确实有点力不从心,村里帮着联系了施工队,谈好价钱后统一进行施工,这样我们就不用自己准备砂石等建材,避免了不少困难,*府帮一点,孩子帮一点,房子就建起来了,县住建部门还定期检查施工质量,不像以前那么操心了,是现在的好*策让我这把年纪住上了新房,之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15:20分,由于部分贫困户上午没有到村部参加大会,从岳金廷家中出来后,大家分头行动,逐家入户走访,告知会议情况,确定养殖项目。入户走访是村驻村工作队每天的固定工作,没有特殊情况下每人每天至少保证6户,这样就能及时的宣传*策,了解到贫困户的最新情况,掌握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为精准落实*策、精准开展帮扶夯实工作基础。
甘珠庙村驻村工作队共4人,其中六零后1人,八零后1人,九零后2人,工作中大家齐力攻坚,是一支战力强劲的“六八九九”工作队。六零后的王宏庄资历最“老”,派出单位是县融媒体中心,基层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八零后的我是一名“老”驻村干部了,已经在统部镇驻村5年,年6月底调整到甘珠庙驻村;“小常”常靖宇在统部镇司法所工作,是电脑高手,工作不怕难有一股韧劲;“小范”范玉瑶年初考录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根据统一安排,先到村里驻村锻炼,工作细心有条理。无论是各项扶贫常规工作,还是信息大排查等突击工作,这一支两“老”加两“小”的工作组合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16:15分,前几天有人反映净水设备在使用时出现故障,于是我来到了村幸福互助院,重点看看维修后的使用效果,顺便再宣传一下使用净水设备的好处。互助院住着37户贫困户,院内有仓房、厕所等附属设施,房顶有配套的光伏发电项目,干净漂亮,整齐划一。
17:14分,我们来到了王凤林家。王凤林外出务工,妻子李桂芳患有严重的肺病,多次手术治疗花去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在家里养病。年5月份王凤林因务工时不慎受伤,导致腿部骨折,修养期间他参加了由县劳动部门和统部镇*府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班,系统的学习了老年人护理技术。腿部伤恢复后,培训班老师为他联系了北京一家养老院去做护工,现在每月有元的工资收入,缓解了家庭的生活压力。唠到这时,妻子李桂芳感动的说:“我们这一家能住进互助院,有了工资,这一切都是*府的扶持,我也不能总是闲着,虽然不能干太重的活,我准备为咱们互助院义务打扫打扫卫生。”
17:39分,从王凤林家里出来,恰巧互助院几位老人在一起说话拉家常,屋前的小菜园已经栽上了秧苗,嫩绿丛丛,画面温馨和谐,看见我后,他们亲切的打着招呼,我也和他们聊上了几句,从言谈和笑声中,我再次感受到他们真心的幸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夜幕降临,村子里回归了寂静,远处不时传来村民家中牲畜家禽的叫声。大家又重新核对了一遍“小养殖”人员名单,防止有落下漏报的,根据一天掌握的贫困户近况,在电脑上整理完善了贫困户信息台账。完成这些后自己开始计划着明天的工作:敖包屯村西大沟过水路面施工项目正在做施工设计,需要打电话问一下进度,尽量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建设,镇水利站明天到四块石头村维修自来水管道,需要协助村两委到现场去组织实施......。
22:30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已接近尾声,翻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