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辽地宁,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是一片写满传奇的土地。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前,红山先民创造的瑰丽文化预示着辽河流域文明的曙光。
这里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隋唐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地接幽燕的辽宁成为经营东北的前沿,各族杂居、文化交融,丝路漫漫,驼铃北往。及至明清,辽宁一度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经济、*治、文化中心。
悠悠数千载,盛京今犹在。
11月16日即将开启的研学活动,鸣鹤书苑将前往辽宁省博物馆参观特展“又见红山”与“又见大唐”,考察神秘优雅的古老红山文化与清宫典藏的精妙大唐书画。
行程信息
--研学时间--
年11月16日、17日
--研学内容--
11月16日
抵达沈阳
11月17日
9:00-11:30辽宁省博物馆特展《又见大唐》
14:30-17:00辽宁省博物馆特展《又见红山》
返回北京
学术支持: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
行程详情
《又见大唐》
此次辽宁省博物馆将馆藏唐代书画倾囊而出,是建馆以来首次;件与唐代有关的绘画、书法以及出土文物等展品集中展出;38件一级文物集中展现,一级文物比例之高,可谓空前;
绘画《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北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宋摹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卷》《五代佚名摹唐韩幹神骏图卷》《南宋佚名明皇击毬图卷》《南宋女孝经图卷》等;
法书及碑帖《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万岁通天帖)》《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卷》《唐怀素论书帖卷》《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宋高宗赵构行书白居易诗卷》《宋张即之书杜甫诗卷》《初拓唐王居士砖塔铭》等;
整场展览由“盛世画卷”和“浩荡书风”两大部分组成,力求全面展现唐代的*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民族融合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体现出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
--第一部分“盛世画卷”--
分为“色彩缤纷气象万千”、“花颜云鬓丰神异彩”、“驰驱天下纵横万里”、“风华卓绝遗韵千年”四大单元。
簪花仕女图
唐周昉
簪花仕女图卷
绢本设色4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次特展国宝无数,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国宝,当属唐代周昉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画卷描绘的是古代贵妇春日游园赏乐的场景,共六位女子——五名仕女,一名侍者,分“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部分。
身着绫罗绸缎,盘着高髻,头插花朵装饰,蛾眉高挑,朱砂轻点眉心,富贵之气跃然纸上。
局部
这幅画,虽然年代、作者仍有争议,但作为唐代仕女画,已为一般美术史学者所接受。
画图者极尽工笔精巧之能事,小到头发的钩染、面部的妆容、衣着上纤细的丝线,都刻画清晰。
《簪花侍女图》曾经南宋内府收藏,元、明期间流传空白,直至清初为收藏家梁清标、安岐所收,后才入清内府。
局部
虢国夫人游春图
北宋
摹虢国夫人游春图卷
绢本设色51.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局部
画中,描绘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全画共九人八马。
张萱是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他掌握了多种绘画技巧,尤其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等宫廷人物画。
张萱原作早已佚失,此卷认为由宣和画院画家摹画,仍具盛唐特色,将张萱笔下仕女们的丰腴、靓丽、表情、精美服饰等再次展现出来。
画上有金章宗完颜景仿瘦金书题:“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天水为赵姓郡望,代指赵佶,故而以往亦有将此幅定为宋徽宗摹本。
局部
--第二部分“浩荡书风”--
分为“兰亭再现传承经典”、“百家竞秀异彩纷呈”、“文脉悠远风流递传”、“丝路驼铃穿越时空”四大单元。
万岁通天帖
唐万岁通天帖卷
纸本草书26.3×.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万岁通天帖》又名《唐摹王氏一门书翰》卷,为王羲之、王献之及其族人墨迹的唐摹本,共七人十帖。因武则天命人摹拓,又成于公元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故又名《万岁通天帖》。
此卷最接近王羲之真迹,“字体端庄凝重,略有隶书笔意,结字与新体有别,写法近似东晋普遍流行的飞扬纵肆的笔势与字形,属于晋代旧派书法体系,是迄今流传下来的王氏早期墨迹珍品。”
元代张雨跋赞:“右唐摹王氏进帖,岳氏具言始末,传信传宝为宜。然双钩之法,世久无闻,米南宫所谓下真迹一等。阁帖十书林以为秘藏,使以摹迹较之,彼特土苴耳,晋人风裁,赖此以存,具眼者当以予为知言。好事之家,不见唐摹,不足以言知书者矣。”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
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
第四帖,王荟《郭桂阳帖》,行草书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
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
第十帖,王志《两气帖》,行书
王羲之姨母帖
王羲之初月帖
仲尼梦奠帖
唐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卷
中国美术馆藏
释文: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彭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冥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辛酸,何可熟念。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欧阳询,初唐享名最盛的书法家,有“唐人楷书第一”之名,所书楷体被称为“欧体”。《仲尼梦奠帖》书法笔力苍劲古朴,用墨淡而不浓,以秃笔疾书,转折自如。
《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现存四件墨迹之一,也是其传世墨迹中最可信、最精彩的作品,弥足珍贵。
全帖共为九行,七十八字。为欧阳询晚年作品,功底深厚。
卷后,还有赵孟、郭天锡等人跋。
赵孟跋
郭天锡跋
更多展品
宋摹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五代佚名摹唐韩幹神骏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佚名明皇击毬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千字文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又见红山》
--中华民族最初的文明记忆--
早在距今-年的新石器时代,分布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性和与邻区广泛交流的开放心态,走过了年的发展历程。红山先民创造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独具特色的玉器,证明红山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提点的文明之路,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的文化火花中最耀眼的一束,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首次集中展示红山文化出土文物,规模空前;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件珍贵出土文物,一级品40余件;
玉玦形猪龙、玉C形龙、玉勾云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凤等红山文化精美玉器,以及新发现的红山文化人物雕像;第一次集中了辽宁、内蒙古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并辅以从南方的凌家滩文化,中原腹地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到北方的黑龙江小南山等相关文化遗址及墓地出土的红山文化风格玉器,可谓南北红山文化玉器的荟萃,更是国宝级玉器精品集中展现。
--红山文化最精华的考古发现在辽宁--
早在史前时期,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辽宁就有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红山时期的文物
它们是辽宁丰厚文化底蕴的真实写照。
红山文化遗址于上世纪初在内蒙发现并被命名,但最重要考古发现则是在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其考古成果闻名于国内外。
其一: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大型祭祀平台等遗存的发现和发掘
女神头像
石雕人
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距今-)
赤峰市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出土
陶人形壶
新石器时代小河沿文化南宝力皋吐类型
(距今-年)
通辽市扎鲁物旗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
石雕人像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距今-年)
辽宁省朝阳市半拉山墓地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刺猬形器
新石器时代小河沿文化南宝力皋吐类型
(距今-年)
通辽市扎鲁物旗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
女神庙陶塑人面残块
小型陶塑女性像残件
蚌雕人面
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距今-年)
赤峰市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出土
其二:玉人、玉凤、玉龙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群
红山文化考古出土的玉雕龙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以数量多、水平高、意义重大为世人所知。苏秉琦先生曾题词查海文化遗址:玉龙故乡,文明发端。玉雕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种类之一,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四大主要类型,即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佩、方圆形玉璧、以玉雕龙为主的动物形玉中最形象的一种。
玉勾云形器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玉玦形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距今-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人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距今-年)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N16M4: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龙凤配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距今-年)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N2Z1M23: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凤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距今-年)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N16M4: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从来龙去脉、多元交汇、文化传承等视角解读红山文化,表明红山文化在辽西地区的崛起,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实证。
祖先崇拜、天地崇拜、龙图腾崇拜的观念,以及礼制、玉文化,这些红山文化所迸发的璀璨之光,一直照耀古今、绵延不绝。
又见大唐,辽博的唐代精品文物倾囊而出。展品超豪华阵容,寥寥无几的唐代传世书法绘画更难有机会得见,一级文物集中展现,比例之高,可谓空前。又见红山文物展,首次集中展示红山文化出土精品文物,展现了红山文化的脉络和独特内涵,又见中华文明之根。本周我们相约辽博,去邂逅精彩的文化盛宴。
图片来源:
辽宁省博物馆官方网站、展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