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物介绍红山玉猪龙 [复制链接]

1#

红山,即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在了英金河畔,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蒙元时代,蒙古人称它为乌兰哈达,汉语译为“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名叫桑志华。他来到热河省林西县,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

年冬,从通辽来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开始研究考古学,他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前年,主体为年前。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在石器中烟叶形、草履形的石耜、桂叶形双孔石刀是富有特征的农耕工具,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细石器工具发达,细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艺精湛。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的盆、钵、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装饰纹样,而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纹饰。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中有一类造型奇特的玉器被称作为玉猪龙。它肥首大耳,吻部平齐,鼻梁上带有明显的皱纹。这些特征使它的头部看上去特别像猪,而蜷曲无足的身体说是像龙,到不如说有些像虫。这种猪首龙(虫)形的怪物在自然界很难找出它的原型,因而显得十分神秘。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作饰物系绳佩挂。据出土时成对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但高度达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猪龙,就其重量来说已不适合佩带。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

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来自于某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由于玉猪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可能是猪。又因为它蜷曲的身体特别像虫,也有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来源于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而据我们研究,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的早期胚胎。凡读过生物进化论的人都知道,包括人类在内,所有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在外形上都很相似,全都长着一个大大的脑袋和蜷曲有尾的身子。这恰好与玉猪龙的形态相吻合,其中尤以猪的早期胚胎与玉猪龙最为相近。红山的先民从事渔猎和畜牧,能够接触到猪的胚胎当在情理之中。或许他们早就发现人与猪的早期胚胎十分相似,因而产生出一种人猪共祖的图腾概念,进而把猪的胚胎作为一种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来加以崇拜。

“玉猪龙”又称“玉兽形”。学术界为取名曾有争论,有人认为是猪,有人认为是龙,在没有结论的情况下才定名为玉兽形,“玉猪龙”是俗称,还有叫猪母龙的,叫龙胎的,不一而足。有人说它不像猪不像龙却像熊。红山文化地域博大,除东北地区外,还包含内蒙古。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历史上确有熊崇拜的风俗。鄂温克族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把图腾上的熊尊为祖先熊,为该教的守护神。此外,在祭礼仪式中,还有隆重的祭熊和风葬仪式。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短立耳、圆睛的特征与熊相似,应称之为熊龙。红山萨满将熊龙玉雕系挂在衣服上,是借着熊神果敢、勇猛、神力无敌的特性,增加自己的法力。

在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着几枚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玉猪龙。这里所选择的是,出产于吉林省的红山文化玉器,是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所出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玉猪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玉神器,同属于新石器晚期的艺术作品。

这三枚玉猪龙的共同特点是:首先是玉猪龙的耳部很小,小到几乎写意而已。当然,相对而言,其面部也是小巧的,眼睛略显夸张,与嘴巴相邻,构成视觉中心。其次是背穿开孔较大,大到与常规的玉猪龙背孔相比,几乎可以说是大出一倍,且两边较大而中间较小的“牛鼻穿”也是非典型的构成。按照一般的理解,像红山文化的“牛鼻穿”是呈现较为夸张的“喇叭口”状,最大的构成比例可以达到3:1的比例,也就是说边缘直径倘若是3的话,那么,里径的尺寸可能是1。当然,这是比喻而言,绝非定律。

在从材质来看,中间的这枚玉猪龙是岫玉透闪石,也是较为通透的玉材之一。利用岫玉透闪石制作玉神器,似乎是牛河梁的特色,当然,牛河梁地处辽宁省境内,辽宁省又是岫玉的主产地,这在玉材上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此外,这枚玉猪龙的中间孔洞也与众不同,它是上下垂直打钻而成。而其它作品的孔洞,往往是像“牛鼻穿”那样,呈现略微倾斜的差,不过所谓的差只是比较而言,但很少有像这枚作品这样上下两侧垂直打钻的。

另外这枚的玉猪龙,其材质是地产玉,是一种大理石化特征突出的半石半玉的矿物。当然,这样的材质也有其专用名称,譬如:珉,还有很多类似的称谓,只是使用频率较低不被人们所知罢了。这种材质的肌理间可见岩屑混生,是蚀变不彻底所致,这也是“高古玉”常见的现象。因为,古人采玉,往往是利用地表矿脉露头而捡拾;如今的玉料来源大多数矿山洞采,而地表玉璞之类的弃之不用,除非仿制“高古玉”,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的玉猪龙其形制更接近于“玉璧”,也像“玉玦”那样有一处象征性的开口,整体形制趋向方中磨圆,而左上角却预留方角而雕刻*头部分,并在此形成以龙耳为主要轮廓的视觉中心,在突出面部的眼睛、上唇。至于玉猪龙开口的制式,纵观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彻底切开的。如中间透闪石这枚。还有一种是半开的,如大理石岩的这枚。这样的区分,按照颜祥富先生的说法是雌雄之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